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
http://www.jpdtyres.com 發表時間:2022-08-02 來源:中國文明網 [關閉]

訪談現場 中國文明網 王楠 攝
主持人:五年砥礪奮進路,文明力量正當時。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系列高端網絡訪談,我是主持人黨建。今天,做客我們中國文明網演播室的三位嘉賓分別是:中央文明辦三局副局長鄧麗娟。
鄧麗娟: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共吉林省白城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紅霞。
劉紅霞: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志愿服務立法起草專家組成員李家華。
李家華: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十八大以來學雷鋒志愿服務新進展新成效
主持人:歡迎三位作客我們的演播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志愿服務的蓬勃發展。那首先想跟鄧局長聊一聊,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都取得哪些進展和成效。
鄧麗娟: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著力把志愿服務與學雷鋒活動有機融合,著力從參與重大活動、搶險救災為主,向服務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生態文明、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拓展延伸,形成了志愿服務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促進了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常態化,開創了志愿服務工作的新局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把學雷鋒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鮮明提出“學雷鋒志愿服務”這個響亮的口號,樹立起“學雷鋒志愿服務”這個閃亮的品牌。是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努力,“學雷鋒志愿服務”的社會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越來越高,成為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有力抓手,成為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
第二個方面,是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中央文明委、中央文明辦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比如說《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關于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社區志愿服務方案》等。還有大家普遍關心的《志愿服務條例》也于近日正式公布。這些都為學雷鋒志愿服務的持續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的體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
第三個方面,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愿者的注冊人數逐年增加,志愿服務組織的發展規模逐步擴大。從青年志愿者到老年志愿者,年齡層次更加豐富;從職工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到黨員志愿者,人員構成更加多元;從行政力量推動為主到群眾自發建立起志愿服務組織,社會力量日趨活躍。
四是志愿服務的內容日益廣泛。各地各有關部門、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精心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內容項目涉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交通、治安、扶貧、環保等多個領域,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梢哉f,志愿服務越來越成為服務國家發展、滿足百姓需求、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載體。
五是全社會的志愿服務意識不斷加強。這些年,我們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等方式,將弘揚志愿精神的要求體現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公民守則之中,體現到家庭建設和學校教學之中,積極培育志愿文化,努力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推動形成有利于弘揚志愿精神的生活情景,“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人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如何積極培育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文化?
主持人:像您所說的,我們在積極推進“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那李教授,我們要培育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文化,應該注意把握哪幾個關鍵點?
李家華:我認為培育中國特點的志愿服務文化,建立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制度,一般至少要把握三個關鍵點:
一是要正確定位志愿服務,充分認識志愿服務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精神價值。我們認為,精神文明實際上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本質內涵,所以志愿服務作為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可以通過大力普及志愿服務理念,搭建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平臺,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同時升華人們的精神境界,進而能夠凝聚精神財富、建構精神家園,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所以,經過長期的志愿服務努力,我國在志愿服務的理論和實踐中,已經走出了一條與西方國家有本質區別的發展道路,它不是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務,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做點好事,它實際上已經上升到了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國家現代治理結構與社會公益事業格局的高度。
二是要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培育和創造中國特色的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必須高揚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的價值導向。我國志愿服務是學雷鋒活動的延伸和升華,志愿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建設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就必須堅持把學雷鋒與志愿服務緊密結合,賦予雷鋒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賦予志愿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
三是要堅持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講得非常好,他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所以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既需要緊密結合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但同時更需要中華文化的滋養和支撐、培育中國特色的志愿精神、創造中國特色的志愿文化,我認為才能做好。當然,我們要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個維度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中國志愿精神;共建共享以“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為核心理念;以“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這種生活方式、這種文化、這種符號,構建中國的志愿文化。
如何深入推進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
主持人:劉奇葆同志多次強調,推進志愿服務工作的關鍵是制度化,重點在社區。想跟三位聊聊,如何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工作?
鄧麗娟:為推動社區志愿服務工作,中央文明辦專門下發《社區志愿服務工作方案》,提出了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路線圖”,推動各地建立健全招募注冊、培訓管理、表彰激勵和政策保障等制度,大力推廣“社會工作者帶志愿者”的活動方式。中央文明辦專門將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的情況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對在社區建立志愿服務站點,建立志愿者登記注冊、服務記錄、兌換服務、褒獎激勵制度;開展文化、醫療衛生、法律、環保、消防等專業志愿服務提出明確要求,用機制的力量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地。
在健全完善志愿服務嘉許激勵機制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
主持人:紅霞部長,白城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劉紅霞:我們連續開展了四年優秀志愿者的先進典型評選表彰。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促進和激勵引導下,我們也出臺了先進典型的幫扶和獎勵措施,包括資助獎勵和免費體檢、免費乘車、免費旅游等福利,以及對家庭困難的先進典型進行資助。
李家華:我感覺從鄧局長和劉部長講了以后,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要把激勵機制做好,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其實在志愿服務中,建立嘉許激勵機制是整個志愿服務系統中的一個模塊,所以必須從整個系統角度來思考,才能有高的站位。第二,我有一點感觸,我剛才走進中國文明網工作區的時候,我看到有兩個資料,一個是《好人365故事》,一個是《中國好人傳》。我感到從國家這個角度來給這些做好事的人樹碑立傳,是最高的精神激勵。如果家里面有一個人進了《中國好人傳》,我想全家都會很光榮。所以志愿服務嘉許機制首先是對好人的認定,認定以后它就會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所以志愿服務嘉許機制首先是對好人的認定,久而久之它就會演變成一種符號,這些被嘉許的人代表社會的先進、代表社會的價值取向,代表我們精神文明的符號。這個符號就能產生導向作用、引領作用,這是激勵的意義。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社區的角度、學校的角度,建立豐富多彩的、創造性的、多層級的嘉許激勵機制,這一條是我們后面要走的。另外,我們要借助這次《志愿服務條例》的公布,在志愿服務的嘉許機制上創新、發展,推動整個志愿服務事業能夠走向更高的水平。
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朔州文明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朔州文明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