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讓鄉村更美麗
孫守剛(中),張志勇(右)在訪談中。邵紫暉攝
精彩觀點:
問: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張志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然也包括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比如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強調沒有農民的小康也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這些年來,從中央文明委、中央文明辦、中宣部,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了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具體目標就是為了實現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以“三個美起來”推動這項工作。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跟我們黨和國家的大局同步同向,一同向前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更加接地氣,更加符合農民的愿望。
第一,我們始終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細、落小、落實來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入到現在的農村,就能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非常濃厚的氣息,可以說是撲面而來。
第二,牢牢把握美麗鄉村這個主題。我們要建設美麗中國,農村應該怎么辦?那就是美麗鄉村,用千千萬萬個美麗鄉村來扮亮美麗中國。在大的工作目標指導下,開展農村的規劃、農村環境的治理。
第三,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也就是說圍繞農民的需求,堅持創建的原則,利民惠民為民。包括山東、四川、寧夏、內蒙、安徽等很多地方都在圍繞農民關心的現實問題,圍繞創建活動原則,做了大量工作。
第四,各地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過程當中注重示范帶動作用。
第五,創新的問題。我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美麗鄉村主題下,圍繞“三個美起來”這個目標,從工作手段、工作理念、推動方式等都在不斷創新。
問:在山東,村規民約對鄉風民風有什么樣的影響?除了村規民約,山東在移風易俗工作方面還有哪些硬舉措?
孫守剛:村規民約是根據黨委政府工作要求,由村民結合當地的風俗傳統自己制定的,全體村民共同遵守和認可的行為規范和村務管理制度,可以說是鄉村小憲法,它引導觀念、約束行為的重要作用,是農民自我管理教育的好形式,對于鄉村治理和鄉風民風改善具有特殊的作用。村規民約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是村規民約制定形成的過程,也是群眾提高認識、自我教育的過程。細看村規民約的制定過程,先由村民提出的關于社會道德、農村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將群眾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見用最樸實、最簡單的話語表述在村規民約中,通過公議、公訂、公示村規民約,把群眾意愿轉化為共同意志。村民討論議定村規民約的過程中,可以逐漸深化對傳統美德和地方民俗的認識,形成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是村規民約結合民風民俗和當地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并且村民自己定標準,使村規民約能夠更好的遵循執行,村民的自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山東,移風易俗全部納入村規民約,在尊重傳統民俗的基礎上適當簡化程序、統一標準、減少花費,村民簽訂承諾書,村里對婚喪辦理事務進行公示。
三是村規民約同時也具有約束和懲戒作用。村組黨員帶頭執行村規民約,并通過村民會議、民主評議等活動,對模范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給予表揚獎勵,對違反規定的村民予以批評,甚至取消相關福利待遇,大大增強了村規民約的權威性和約束力。
除了制定村規民約,山東在移風易俗工作方面還有一些關鍵舉措:
一是黨員干部帶頭。在移風易俗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示范作用,用優良黨風政風帶動樹立文明新風。黨員干部要帶頭遵紀守法、文明節儉辦事,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和大操大辦之風。一些地方建立完善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黨員干部和直系親屬的婚喪行為,要主動向所在黨組織或單位報告,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二是紅白理事會跟進。紅白理事會是村民辦里婚喪事務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在摒棄婚喪陋習、唱樹文明新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省村(居)建立8.6萬余個紅白理事會,組織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黨員干部、老同志免費幫助群眾操辦紅白事,婚喪嫁娶中的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完善公共服務。提供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是方便群眾、遏制大操大辦的有效舉措。有條件的村居提供場所,配置桌椅、餐具、音響等設備供群眾辦理紅白事免費使用。給群眾提供規范有序、群眾接受的服務和設施場地,進一步完善海葬、樹葬、花壇葬等生態節地安葬。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設,近期將召開全省深化移風易俗促進殯葬改革推進會,部署推進公墓建設。推動殯葬惠民政策全覆蓋,全省14個市由政府承擔基本殯葬服務費,補貼資金2.3億元。
四是強化督導考核。將移風易俗納入文明城市、文明縣(市、區)、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內容,列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組織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對各地進行暗訪督查,委托第三方每年兩次進行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和實地暗訪,結果向各市、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通報,對群眾滿意度低的市縣進行約談、并進行媒體曝光?! ?/p>
問:全國文明村鎮是怎么評選產生的?
張志勇:全國文明村鎮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表彰的一個全國性的榮譽稱號,以行政村和鄉鎮為評選的對象,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特別是在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文明村鎮創建、美麗鄉村建設、“三個美起來”)當中成效比較突出、大家比較公認的這些村鎮,能夠得到這樣的榮譽稱號。
全國文明村鎮的產生過程,一般是省文明委來根據中央文明委的工作部署,確定本?。▍^、市)符合條件的范圍。同時,全國文明村鎮首先是?。▍^、市)的文明村鎮,這是它的基本門檻。通過在當地主要媒體或者新聞網站公示,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保證群眾公認、公開公平。綜上所述,全國文明村鎮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突出的,特別是精神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三個美起來”方面成效很突出、群眾公認,?。▍^、市)的文明委認定,此前應該是?。▍^、市)一級的文明村鎮,就可以推薦到中央文明委表彰的全國文明村鎮行列當中來。
問:怎么發揮山東文化大省優勢,讓農村的文化生活美起來?
孫守剛: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山東連續5年每年省級財政投入7億多元,帶動各級財政和社會資金投入25億多元,實施“文化惠民、服務群眾”辦實事工程。為推進文化精準扶貧,省級財政投入7.8億元,為全省7000個貧困村配全文化設施、提供文化服務,讓基層群眾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
一是抓場地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50171個村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占比達到72.6%;全省7005個省定貧困村中已建成綜合性文化活動室6167個,建成率88.04%,在全省范圍內打造了2公里或15分鐘等形式的文化服務圈。建成一批“鄉村記憶”鄉鎮、村落、民居和博物館……遍布山東各地的文體廣場、農家書屋、道德講堂等,成為傳播優秀文化、凝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今年山東文化惠民13件實事,提出扶持山東全省2000個貧困村建設綜合性文化活動室,支持10000個財力困難縣行政村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扶持修繕100處傳統特色民居,集中建設250個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社區),為76所鄉鎮中心學校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等等強化陣地建設的諸多實招硬招。
二是抓人才隊伍。在大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同時,山東努力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加強對基層文藝團體、文藝者的扶持力度,全省已經發展了20萬人的群眾文化輔導團隊、5600家莊戶劇團、30余萬支業余文體隊伍,有45萬名業余文體工作者,長期活躍在基層,促進了農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面向縣以下基層人才,山東還實施了齊魯文化之星工程。每2年評選一次,每次選拔300名左右,入選培養期3年,培養期內每人每年資助10000元。
三是抓文化活動。山東省順應農民群眾對文化的熱切期盼,繁榮發展農村文化,把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各類“送文化”、“文化下鄉”和“我們的節日”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從去年開始,山東省組織開展冬春文化惠民活動,采取送戲下鄉、文藝匯演、非遺展覽、公益培訓、文化體驗、道德實踐等多種形式,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統一部署,層層落實,極大地滿足了全省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顒幼?016年12月下旬開始,至2017年3月底結束,全省共舉辦5.5萬余場(次)活動,惠及群眾2253.9萬人次,57萬演職人員參演,其中莊戶劇團近9700個。
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朔州文明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朔州文明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朔州文明網聯系。